四平市简介
行政区划代码:2203 区号:0434
气候:四平生态宜居。位于北纬42°31'至44°09',东经123°17'至125°49'之间,属于中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呈现明显的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初春杨柳吐绿,仲夏百花盛开,深秋层林尽染,寒冬银装素裹。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海拔高度在100—500米之间,东部长白山余脉,山峦起伏,生长着茂密的天然林;中部沃野千里,地势平坦,约占总面积的79%,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西部接壤科尔沁草原,一望无际,草场、风电场风光无限。夏季多雨,全年降水总量平均为578.5毫米,水资源总量23.99亿立方米,境内二龙湖水域浩瀚,库容和水面是吉林省第二大人工湖泊;转山湖景区群山环抱,是国家林业部命名的100个天然森林公园之一。全年日照时数2648.4小时,市区空气质量达到3级,全年优良天数293天,全市绿化覆盖率达36.3%。
地势位置:四平市位于北纬42°31'至44°09',东经123°17'至125°49'之间,是吉林省的“南大门”。东依大黑山,西接辽河平原,北邻长春,南近沈阳。四平处于“东北亚”区域中心点,距离省会长春市106公里、沈阳市180公里、哈尔滨市340公里。四平是哈长沈大一级发展轴重要节点城市,是哈长城市群南部的桥头堡,吉林省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主要支点城市,幅员面积为14323平方公里。四平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海拔高度在100-500米之间。以京哈铁路为界,东部属长白山余脉的丘陵地区;西部为松辽平原的一部分,接壤科尔沁草原,地势稍有起伏;中部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平原约占总面积的79%,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境内主要河流为东辽河及其支流,边缘地区还有西辽河、伊通河、辉发河等。
地名由来:四个说法①一面城是四平最早的名称,在今东城乡仍有一面城村,尚有遗址。②因此地是哈大线、平齐线和四梅线的交叉点,有四通八达的意思。按这个说法“四平”之名是产生于这些铁路建成之后,而不是在此之先,而且“四通八达”与“四”、“平”也有些牵强。③1754年(清乾隆十九年),乾隆皇帝弘历巡幸吉林途经四平街(老四平)时,见此处地势平坦,四望无垠,因此以“四平街”名之。④二十世纪80年代有专家考证,说四平系满语,直译为锥子,指此地一条河流又细又直,象锥子一样。1941年伪满洲国成立四平省,四平街市为省会,辖四平街、公主岭、通阳三县。1945年四平街为辽北省省会。1947年6月将四平省、兴安南省合并,称辽北省,仍存四平街市,但略去“街”字,改四平街市为四平市,省公署驻四平市。四平街站亦改为四平站。此后,市郊再度扩延。到1948年四平解放前,城乡总面积达到24平方公里。1949年撤销辽北省,改属辽西省。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四平市划归吉林省管辖。1958年设立四平专区,专员公署驻四平市,为专区辖市。1983年8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四平地区,设立省辖地级四平市。四平地区撤销后,所辖怀德、梨树、伊通、双辽4个县划归四平市管辖。同年12月22日,四平市下设铁东、铁西两个区。
【自然资源】
四平市西湖湿地
水:四平市水资源总量为23.99亿立方米。其中全市多年河川径流量为12.5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为11.43亿立方米。
土地: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地貌类型多样,地域性差异明显。山地约占总面积的6%,丘陵占总面积的15%,平原约占总面积的79%。草地总面积14.4万公顷,其中放牧场8.92万公顷。采草场3.7万公顷。双辽市和公主岭市北部的部分乡镇因位于松嫩平原的南缘而具有大面积的草原,伊通满族自治县和梨树县南部有较大的荒山草坡。
森林:四平市森林总面积为30.65万公顷。其中人工林占一半以上。四平市东部分布着大面积森林,中西部以农田防护林为主,有小面积片林。东部低山丘陵生长着茂密的天然林。主要树种有蒙古柞、山杨、春榆、白桦、水曲柳等。2001年造林面积12139.2公顷,封山育林面积10400公顷。
动植物:四平市的东部、南部和西部的半山区、丘陵地带,山峦起伏,草木茂盛,动植物资源丰富。野生动物兽类有黄羊、狐狸、狼等。鸟类有野鸡、啄木鸟等178种;鱼类有链、鲤、鲫、鲶、草鱼等27种。两栖类有黑斑蛙、大蟾蜍、东北雨蛙等3种;野生植物种类繁多。食用野生植物有蕨菜、蘑菇、山里红等50多种。药用植物有人参、甘草、五味子、枸杞子、黄麻等293种。
矿产:四平市东部和南部山区、半山区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含矿现象普遍,有10余处贵金属产地,其中50%有开发利用价值。能源矿产有刘房子煤矿、伊通煤矿、梨树县五家户天然气等11处。在金属矿产中,发现金铝等矿产10多个。放马沟矿山贩锌储量可达40万吨左右。在非金属矿产中,大顶山硅灰石矿、哈福陶石矿、梨树县石灰石矿产量较大、质量优、经济价值高。钠基膨润土、石英砂和陶石是外贸中的畅销品。
【经济社会发展】
四平市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66.3亿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7.3亿元,比上年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567.5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工业增加值为533.2亿元,比上年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381.5亿元,比上年增长7.8%。产业结构为25.1:44.8:30.1,三次产业协同发展。
经济建设:为加快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四平市依据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结合四平实际,制定了《四平市“一核三带”富民优先战略纲要》,为实现四平加快转变、加快赶超、加快隆起注入动力。《纲要》充分体现了民主科学,注重指导性和操作性相统一,是四平市贯彻落实省委决策的实际举措,是统领四平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
“一核三带”的“一核”指以四平市建成区为主体的城市区和城市周边区构成的面积为1100平方公里左右的团状核心区。“三带”即四平至长春经济带(长平带)、四平(经辽河垦区)至郑家屯经济带(四郑带)、长春外环经济带(环长带)。“一核三带”涵盖了四平市区、4个县(市)及辽河农垦管理区,共60个乡镇。其中节点乡镇22个。
四平市实施“一核三带”富民优先战略,是推进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的现实选择;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是提高四平永续竞争力的根本保证;是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四平在哈大经济大动脉上隆起的必由之路。
“一核三带”富民优先战略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变方式、科学发展”为统领,以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全民行动为主旋律,以“南接北融”为主要手段,以富民强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走大产业、高新化,大园区、集约化,大开放、国际化,大城市、集聚化的发展之路。重点做强“一核”,切实建好“三带”。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步伐。坚定不移地用发展凝聚人心、用发展提升形象、用发展促进富民、用发展增强实力,实现四平在哈大经济大动脉上快速隆起。
《纲要》遵循了择优发展原则、借力发展原则、融合发展原则、特色发展原则、创新发展原则、富民优先原则。
《纲要》规定总体思路是突出“一核”、打造“三带”、南接北融、富民优先、加快发展。“一核”的建设重点是“开发东南、拓展西北”,东南重生态宜居,西南重生态建设,西北重装备制造,东北打造汽车产业基地和现代物流港。把四平市建设成为吉林省中南部的区域性中心大城市。“三带”建设要以县城为支撑、节点镇为重点,突出产业特色,加快城镇化步伐,建设成为区域性特色经济走廊。通过“南接北融”,使“一核三带”的产业不断集聚、结构不断优化、实力不断攀升,形成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实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的新突破。
《纲要》确立了四平市总体发展目标:
奋力赶超阶段(2010—2015年)。到2015年,“一核三带”富民强市战略实施取得明显成效。“一核三带”成为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示范区。“一核”成为彰显魅力的强势核,“三带”成为迸发活力的财富带。经济总量在2008年的基础上,实现翻两番以上的目标,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翻两番以上。体现城市综合实力的九项重要经济指标综合排序进入全省第一城市方队,基本实现在哈大经济大动脉上隆起。
蓬勃隆起阶段(2016—2020年)。综合经济实力位于全省前列,处于东北经济区地级城市领先位置。现代工业体系完备,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群,成为创新驱动型城市。区域经济合作更加紧密,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带状城市组合体联动功能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全面实现“一核三带”富民优先战略确定的目标,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蓬勃隆起气势,成为哈大经济大动脉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核三带”富民优先战略的主要任务和布局:
一是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统领,加速工业的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进程。从而壮大装备制造主导产业,打造装备制造业基地;壮大农畜产品及食品加工主导产业,打造农畜产品和食品加工基地;扶持壮大能源主导产业,打造现代能源基地;做强医药、化工和建材优势产业,打造医药化工建材基地;提升轻纺、冶金传统产业,打造结构升级新模式;培育文化、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二是以城乡协调共进为目标,完善基础功能,有重点、分层次推进城市化进程。以城市网络化为目标,加强干线和支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区域、城乡间便捷的交通网;以扩大城市规模、增强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为重点,加快推进四平市区建设。
三是突出特色、增强实力,把长平、四郑、环长三条经济带建成现代工业带、新能源和生态绿色农业开发带、特区型城市服务综合体经济带。
四是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统领,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五是加快服务业进档升级,努力提高服务业的集群化、特色化、现代化水平。
六是更加注重富民优先,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实施“一核三带”富民优先战略的主要途径:
一是以“南接北融”为主渠道,实现与长春、沈阳的深度融合和紧密对接。二是以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为主抓手,加速经济国际化进程。三是以项目带动、投资拉动为主攻点,培育经济发展新引擎。四是以开发区和特色园区为主战场,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承载力和支撑力。五是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主手段,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和后劲。六是以全民创业、全民兴业为主推力,激发民间蕴藏的创业潜能。七是以打造最佳软环境为主窗口,呈现洼地效应的最大化。
对外交流:四平不断加大对外开外力度,加强区域间经济技术协作。聚拢香港长江集团、中国国电集团、中国昊华集团、北京首钢集团、北京金隅集团、中国一拖集团等20多家国内外500强企业、央企及知名大集团纷纷进入四平。近年来,许多欧、亚等国家和地区都与四平进行了各种友好往来,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也纷纷来平旅游观光、投资兴业。四平市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建立了各种联系,并与俄罗斯白山市、日本须坂市、美国沃索市结为友好城市。
【行政区划】
四平市辖:公主岭市(省直辖)、双辽市、梨树县、伊通满族自治县和铁东区、铁西区、辽河农垦管理区、四平经济开发区、四平红嘴高新技术开发区。共48个乡、59个镇、24个街道办事处、618个居民委员会、1216个村民委员会。四平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
区划名称
|
面积(平方千米)
|
人口(万人) | 行政区划 | 行政代码 |
---|---|---|---|---|
162
|
27 |
5个街道、1个乡
|
220302
|
|
945
|
37 |
8个街道、3个镇、1个乡 |
220303
|
|
公主岭市(省直辖) |
4027 |
108 |
10个街道、17个镇、1个民族镇、1个乡、1个民族乡 |
220381 |
3121
|
41 |
6个街道、8个镇、3个乡、1个民族乡 |
220382 |
|
3545
|
79 |
14个镇、6个乡 |
220322
|
|
2523
|
47 |
12个镇,3个乡 |
220323
|
四平地方古代汉魏至两晋十六国时期(公元206年至420年)属扶余地,南北朝至唐初为高句丽境地,唐中叶以后属渤海王国扶余府的扶州,辽代属东京道通州,金归咸平路韩州,元属开元路,明属辽东都司北境,清属内蒙古哲里木盟,后划归昌图厅。
1821年(清道光元年),昌图厅于买卖街(今梨树镇)设分防照磨属,辖四平境地。
1878年(清光绪四年)始设奉化县,县下设九社。其中,新恩社辖今四平市区的大部村社。新恩社治所设在四平街(今昌图县老四平)。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沙俄修建东清铁路南满洲支线时,从长春向南每隔30公里设置一站地,经范家屯、公主陵(岭)、郭家店到今四平为第五站,故俗称四平为“五站”。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7月,南满支线全线通车,沙俄将“五站”定名为“四平街站”。并在站前开始修筑南北向的一、二、三马路,铁路租借地区域略见雏形。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9月,日俄战争结束,沙俄战败。日本帝国主义从沙俄手中接管南满支线,并将沙俄时代“铁路租借地”改为“满铁附属地”(即今四平市区东起道东一马路,西至道里儿童公园西侧,南至南河,北至北河的大部分地区),并由日本人掌管“附属地”内一切行政、经济、街政建设、土地、房屋建筑、文教卫生、税收等事务的管理权。四平至此实行一地两治。四平街东部(梨树县所辖区的一面城、黄家屯等几个自然村屯),为抵制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操纵,与“附属地”进行经济抗争。
经奉天省批准,梨树县知事尹寿松于1921年(民国10年)5月13日发布告,开辟新市场。商民争先恐后领地号、建房屋,先后有八家粮栈和数十家杂货商号开业,梨树县在此设“四平街新市场办事处”兼管此地行政。
1922年此地设立四平街村(隶属梨树二区)。1924年民族电气事业四平街电灯公司向域内送电。
1916年3月,交通部东北交通委员会四郑铁路局在四平街设置“北站”,直接管理北站地方的户籍、民事、建筑、公安事宜,不受“附属地”及梨树县辖治。
1922年以后,四洮铁路通车,四平街的交通愈益方便,老四平、梨树县、八面城等地商贾纷至沓来,大量建筑接踵而起。四平呈“三足(附属地、梨树县、四洮铁路)鼎立”之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北站”地立行政权被“满铁四平街地方事务所”取而代之。
1937年12月1日,根据日本和伪满洲国缔结的《关于撤销在满州国治外法权和转让南满铁路附属地行政权条约》,四平街道东、道里行政权合一,信满州国国务院指令设立“四平街市”,日本人古馆尚也首任四平街市市长。四平街从此与梨树县脱离隶属关系,直接隶属奉天省。
1941年7月1日,伪满洲国(1940年6月24日令)肢解东北为19省。其中奉天省部分县肢解出来,建置伪四平省。伪四平省公署设在原四洮铁路局办公楼(今四平市爱龄奇医院内)。伪四平省领四平市、公主岭市、通阳县、梨树县、双辽县、东丰县、怀德县、长岭县。伪四平省首任省长徐家桓(1944年任伪吉林省省长,1943年曲秉善接任至伪四平省解体)。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伪四平省撤销。
1945年9月下旬,按东北行政委员会指示,在四平街市筹建辽北省政府。
1945年10月,四平市民主政府成立。辽北省建制,经历了三建三撤。国民党政府在日本投降后设立了辽北省,省会设四平街。
1945年11月5日在四平组成了辽北省自治政府。省政府主席阎宝航,副主席栗又文。辽北省政府下辖辽源(辽源、双辽、长岭等县)、西安、怀德(怀德、梨树等县)3个专署、四平市及13个县政府。成立不久,省、市政府机关从四平街转移到梨树。12月初,省政府撤到昌北八面城,年底又向北转移。辽北省设立时辖3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辽源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5年11月成立,驻郑家屯,辖辽源(今双辽市)、双山、长岭、通辽4个县和东科中旗(今科左中旗);怀德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5年12月成立,驻梨树镇,辖怀德、梨树、昌图3个县;西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5年11月成立,驻西安(今辽源),辖西安(辽源)、西丰、东丰、海龙4个县。
1946年1月初,四平市政府撤销。1月12日,辽北省政府在转移过程中撤销。这是第一次建制、撤制。辽北省撤销以后,原辖中长路以东4个县划归中共吉辽省委辽北分省委领导,中长路以西9个县归辽西省领导。四平街归辽西省管辖。
1946年1月10日,国民党辽北省政府在四平成立,省主席刘翰东。辽北省下辖四平市、通辽、双辽、梨树、早图、开原、西丰、东丰、北丰、海龙、长岭、科尔沁左翼前、中、后旗、科尔沁右翼前、中、后旗、库伦旗、扎鲁特旗1市10县8旗。四平市曾为中共、国民党两个辽北省府驻地。
1946年4月,中共中央东北局东丰会议决定,恢复辽北省建制,管辖4个专区、2个市、13个县。其中4个专区设在今吉林省境内。西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西安、开原、西丰等4个县。海龙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海龙、东丰2个县。昌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昌图、昌北、梨树3个县。辽源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辽源、双山、长岭、通辽4个县。6月,辽北省各级机关转移到通化.并入通化行署,另一部分与辽西行署合并,成立辽吉行政区,辽北省建制实际不存在了,这是第二次建制、撤制。
1946年6月初,辽西省撤销。四平划归辽吉行政区管辖。
1946年12月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发布[行民字第8号令],将辽吉行政区改为辽北省.恢复辽北省建制。12月24日,将辽吉行政公署改为辽北省政府。 1947年1月,辽北省在白城子正式成立.全省设5个专区、28个县(旗),2月18日发布通告,又改划为3个专区。其中设在吉林省境内的有2个专区: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乾安、长安、双辽、赉广、开东、长岭6个县,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镇东、洮南、洮北、洮安、赉北、通辽、东科中旗、瞻榆、开通9个县。
1947年6月,四平街市改称四平市。1947年8月以后,这两个公署中有11个县划为省直辖县。
1948年2月15日,辽北省政府驻地从白城子迁到郑家屯,在白城子成立后方办事处。调整辖区,省直辖县洮南、洮安、洮北、瞻榆、开通、镇赉、安广、大赉、乾安、郭前旗。
1948年3月,四平市解放,成立四平市政府。
1948年3月13日中共解放四平,国民党辽北省政府垮台。1949年5月中共辽北省撤销,四平隶属辽西省。
1948年7月,随着东北解放战争胜利发展,被国民党政府军队占领的辽北省区域相继解放。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将辽吉省委改为辽北省委,驻地郑家屯。11月,迁驻四平市。中共辽北省委领导一地委(法库)、二地委(长岭)、三地委(西安)、四地委(哲里木盟)、五地委(华新)、四平市委。其中辽北二地委是 1948年7月辽吉二地委改名,驻地长岭,辖长岭、怀德、梨树、双辽、长农等县委和公主岭工委、四平市委。1948年11月撤销。中共辽北三地委是从辽宁省划入的二地委改名,驻地西安。辖西安、东丰、海龙等县和西安市。1948年11月撤销。
1948年7月1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发布[东民字第26号]令调整辽宁、辽南、辽北、安东等地方行政区划。决定,原辽宁省所属沈海路以西、以北地区划归辽北省,原辽北省所辖的白城子地区各县,划归嫩江省管辖。第二专署于1948年9月从长岭迁驻公主岭。辖长岭、怀德、梨树、双辽、长农等县。10月29日,撤销第一、二两个专署,所辖的各县市改为省直辖市县。
1948年11月7日,辽北省政府驻地从郑家屯迁至四平市。
1949年1月10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发布[建民字第l号]令,组建辽西省,省政府驻锦州市,辖9个县。3月31日,公主岭镇划为丙等市。
1949年4月2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发布[建民字第15号]令,撤销辽北省建制。长农县、怀德县、公主岭市划入吉林省区域;西安、海龙2个县和西安市划入辽东省区域;四平市、梨树、双辽、长岭3个县划人辽西省区域。这是辽北省第三次建制、撤制。是时辽西省共辖4个市、21个县。5月15日,撤销后的辽北省各机关迁往锦州市,与辽西省合并。6月,四平市政府更名为四平市人民政府。
1954年7月7日,东北行政委员会撤销辽西省,8月,四平市划归吉林省管辖。
1954年7月7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发布[东办字1336号]文件,东北由6省改为3省,决定撤销辽西省。将四平市、双辽县、梨树县由辽西省划归吉林省,四平市为吉林省直辖市,不管县。
1955年2月8日,根据《宪法》规定,将四平市人民政府更名为四平市人民委员会。
1956年7月3日,国务院[国内字117号]文件批准,成立怀德专区,专员公署驻公主岭镇,辖怀德、榆树、扶余、梨树、九台、德惠、农安、双阳、伊通、东辽10个县。
1956年10月6日,国务院[国内字第180号]文件批准,怀德专区更名为公主岭专区。10月12日,公主岭镇升为公主岭市(县级)。
1958年10月23日,国务院[国政内148号]文件批准,撤销公主岭专区。设立四平专区,将原省直辖的四平、辽源、公主岭3个市和原公主岭专区的怀德、梨树、伊通、东丰、双辽、东辽,6个县划归四平专区管辖。专员公署驻四平市,改四平市为专区辖市。
1960年1月7日,国务院[国议字第8号]决定:撤销公主岭市,恢复公主岭镇,划归怀德县管辖;撤销东辽县,将原东辽县的行政区域划归辽源市管辖。
1960年2月6日,吉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梨树县人民委员会驻地由梨树镇迁到郭家店镇。
1962年6月9日,吉林省人民委员会[吉民依字266号]文件通知,6月1日,国务院[国议字第13号]决定:恢复东辽县,以原东辽县并入辽源的行政区域为东辽县的行政区域。
1964年4月23日,吉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梨树县人民委员会驻地由郭家店镇迁回梨树镇。
1968年,撤销四平专区公署。成立四平专区革命委员会。1969年5月14日,吉林省革命委员会[吉革发(69)121号]文件批准,撤销东辽县建制,其行政区域划归辽源市管辖。
1971年2月4日,四平专区更名为四平地区,专员公署改为行政公署。辖2个市、5个县。
1976年1月22日,中共吉林省委员会[吉发(76)4号]文件通知:省革委会决定,恢复东辽县,以原东辽县并人辽源市的区域为东辽县的行政区域。
1980年初,四平地区辖2个市、5个县。四平市辖11个街道、144个居民委员会:4个公社、32个生产大队、225个生产小队。
1980年4月,撤销四平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四平地区公署。
1983年8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四平地区,组建新的四平市(地级市),实行市领导县的新体制。四平市设铁西区、铁东区、市区人口为347931人、93167户。四平市辖怀德县、梨树县、伊通县、双辽县。1985年3月撤销怀德县,设立公主岭市(省直辖地级),伊通县划归公主岭市管辖。四平市辖梨树、双辽2县。
1983年9月5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发(83)第202号]文件通知,根据国务院8月30日[国函字(83)第173号]批复:撤销四平地区,设立四平市(地级市),原四平地区所辖的怀德、梨树、伊通、双辽县划归四平市管辖。设立辽源市(地级),将原四平地区的东丰、东辽2个县划归辽源市管辖。
1983年12月22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铁东、铁西两个区,为四平市辖区。根据中共吉林省委决定:将农村人民公社改为乡、镇,生产大队改为村。
1985年3月8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发(85)47号]文件通知,国务院2月4日[国函字(85)第17号]文件批准:撤销怀德县,设立公主岭市(地级),以原怀德县行政区域为市区,将四平市的伊通县划归公主岭市管辖。12月,四平市辖2个区:铁东、铁西;2个县:梨树、双辽。
1986年1月20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发(86)9号]文件通知,经国务院批复:将公主岭市改为县级市,将伊通县划归四平市管辖。公主岭市由四平市代管,计划由省单列。
1986年1月,公主岭市改设为县级市,由四平市代管,伊通县划归四平市管辖。
1988年1月,四平市辖公主岭市,梨树、双辽、伊通3个县;铁东、铁西2个市辖区。
1988年9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伊通县,设立伊通满族自治县,以原伊通县的行政区域为伊通满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伊通满族自治县设立后,仍由四平市直接领导。撤销伊通县,设立伊通满族自治县,以原伊通县的行政区域为伊通满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
1995年12月,四平市辖1个市、2个县、1个自治县、2个市辖区。
1996年6月7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函(1996)63号]文件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双辽县,设立双辽市(县级)。以原双辽县的行政区域为双辽市的行政区域。双辽市设立后由四平市代管。
2000年6月20日经四平市政府、吉林省政府开发区办公室批准正式成立四平辽河农垦管理区,正县级建制一级财政管理。将梨树县下辖的孤家子镇、石岭镇哈福村的鹿场、双辽市的绿野集团(现双山鸭场)、双辽农场、双辽种羊场划归到管理区行政管辖。现管理区所在地孤家子镇。下辖辽河农场、孤家子镇、四平市种鹿场、双辽种羊场、双辽农场、双山鸭场。 全区幅员5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万公顷,草原面积1万公顷,林地5000公顷。总人口13万人,非农业人口4.8万人。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四平市总人口3292326人。其中:铁西区 228684人、铁东区 264157人、梨树县 871117人、伊通满族自治县 482134人、公主岭市 1041735人、双辽市 404499人。
2002年12月,四平市辖2个区、2个市、1个县、1个自治县和24个街道办事处、58个镇、2个民族镇、25个乡、2个民族乡。
2003年,四平市总人326.7万人,市区人口51.1万人。面积14080平方千米。辖6县(市、区),24个街道、60镇、27乡。
2005年,调整四平市部分行政区划(四政发[2005]19号):将梨树县叶赫满族镇划归铁东区管辖;将梨树县十家堡镇的九间房村、西八大村、东八大村、孤榆树村,大房身乡的海青村、条子河村划归铁西区平西乡管辖。调整后,四平市区面积由407平方千米增加到741平方千米,人口由53万增加到58.2万;铁东区面积由307平方千米增加到572平方千米,人口由28万人增加到31.2万人;铁西区面积由101平方千米增加到169平方千米,人口由25万人增加到27万人。
2013年9月18日,公主岭市正式成为吉林省省管县试点城市,赋予地级市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